实验室环境 6S 现场管理规范
现场管理 6S 法则的内容
现场管理 6S 法则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要领:
- 三定原则:定点、定容、定量
- 效率标准:要站在新人的立场明确物品的放置场所
- 30 秒内找到想要的物品
- 使用后易复位,没有复位或误放时60 秒内能知道的一种方法。它由日本的 5S 发展而来,日本企业管理者认为 5S 是现场管理之基石,5S 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,因此将坚持 5S 管理作为重要的经营原则。海尔在 5S 的基础上加了一个 S 即安全 (Safe),形成了独特的“6S 大脚印法”(也就是本文所称的现场管理 6S 法则)。6S 管理法则是指: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。它强调的是工作现场的管理和自我管理,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。国内航天系统广泛采用6S 现场管理作为日常工作最低管理标准。
6S 管理法则的具体内容如下:
- 整理(Sort)
- 整顿(Set in order)
- 清扫(Shine)
- 清洁(Standardize)
- 素养(Sustain)
- 安全(Safety)
1、整理
目标:
- 腾出空间,空间活用,防止误用,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。
内容:
- 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;
- 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、严格地区分开来;
- 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。
要点:
- 首先区分现场物品哪些是需要的,哪些是不需要的;
- 对于不需要的物品坚决清理出现场。
这就要求对于车间里的各个岗位、设备前后、通道左右、厂房上下。工具箱内外、车间的各个死角,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。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,这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。
2、整顿
目标:
-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,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,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,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。
内容:
- 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,排列整齐。
- 明确数量,并进行有效地标识。
要点:
-
需要的东西一定要定区、定点、定置摆放;
-
定量装载的东西一定要过目、知数,物品摆放目视化,同时不同的物品摆放区域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或作出适当的标识;
-
物品的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,偶尔使用的物品应集中放在车间固定地点,经常使用的物品要放在作业区。
3、清扫
目标:
- 稳定品质,减少工业伤害。
内容:
- 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。
- 保持工作场所干净、亮丽的环境。
要点:
- 自己使用的物品自己清扫干净,不依赖他人;
- 清扫设备要同时检查是否有异常——清扫即点检;
- 清扫设备要同时对设备进行润滑工作——即清扫也是保养;
- 清扫地面要查究油水泄漏原因,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——清扫也是为了改善。
4、清洁
目标:
- 创造明朗现场,维持上面 3S 成果。
内容:
- 将上面的 3S 实施的做法制度化、规范化,并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。
要点:
- 不搞突击,贵在坚持和保持;
- 清洁环境,清洁本人,清洁“形体”,清洁“精神”,
- 互相尊重,礼貌待人,清除隐患,保证健康,提高工作热情。
5、安全
目标:
- 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,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。
内容:
- 安全生产,确保人身安全。
- 安全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。
要点:
- 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,
- 评价重大危险源,
- 确定控制方法;
- 制定目标和指标以及实现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;
- 定期评价安全绩效,实现持续改进。
6、素养
目标:
- 培养有好习惯、遵守规则的员工,营造团队精神。
内容:
即素质和修养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,严格遵守规章制度,是 6S 活动的关键。
要点:
- 自己动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,强化“美的意识”,实现自我满足;
- 尊重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,养成良好的风气和习惯;
- 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,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。
6S 快速记忆法
整理:要与不要,一留一弃;
整顿:科学布局,取用快捷;
清扫:清除垃圾,美化环境;
清洁:形成制度,贯彻到底;
安全:安全操作,生命第一;
素养:养成习惯,以人为本。
博士创新站 6S 现场管理规范
1. 整理
目的: 腾出空间,防止误用。
实施要点:
- 清除垃圾或无用、可有可无的物品
- 明确每一项物品的用处、用法、使用频率,加以分类
- 根据上述分类清理现场物品,现场只保持必要的物品,清理垃圾和无用物品
区分要与不要:
根据物品使用频率分为四类:
使用程度 | 使用频率 | 处理方法 | 存放位置 |
---|---|---|---|
必需品 | 每天使用 | 留在工作场所 | 工作台面、抽屉 |
有用品 | 每周/每月使用 | 放在周围区域 | 柜子、工具柜内 |
备用品 | 很少使用 | 放进库房保管 | 库房,标识妥善保管 |
无用品 | 不再使用 | 坚决处理掉 | 清理出现场 |
具体分类标准:
- 不再使用的 → 坚定不移的处理掉
- 使用频率很低的 → 放进库房,标识并妥善保管
- 使用频率较低的 → 放在你的周围,如柜子或工具柜内
- 经常使用的 → 留在工作场所
要领:
- 全面检查,包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
- 制定要与不要的判断标准
- 不要的彻底清除
- 要的调查使用频率,决定日常用量
- 每日自我检查
2. 整顿
目的: 腾出时间,减少寻找时间。
实施要点:
- 在整理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空间和场所
- 按照规划安顿好,使每一样物品,各得其所
- 做好必要的标识,令所有人都清楚明白
要领:
- 三定原则:定点、定容、定量
- 要站在新人的立场明确物品的放置场所,“三十秒内”找到想要的物品;同时使用后易复位,没有复位或误放时“六十秒内”能知道
开展步骤:
- 需要的物品明确放置场所
- 根据物品的属性划分区域摆放
- 区域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,不可过于标新立异
- 不相容物品一定要分区摆放
- 相容物品可以同区摆放但要标识清楚避免误拿误放
实施示例:
-
开发板摆放:按功能分类摆放,如树莓派区、STM32 区等;已调试完成的开发板与待调试的开发板分区存放
-
机器人设备:无人车、机械臂等大型设备按使用状态分类:运行状态、维修状态、备用状态;每台设备有明确的状态标识
-
电子元器件:按类型分类存放,如传感器、执行器、控制器等,所有元器件附有规格型号标识;静电敏感器件要有防静电措施
-
摆放原则:
- 摆放整齐、有条不紊
- 分类摆放,区域大小合适,有一定的安全空间或维修空间
- 物品的摆放位置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
- 摆放可以借助地面、工具柜、架子、墙等媒介
- 摆放位置要注意先进先出原则、设备账目相符原则
-
线材管理:各类线材(电源线、数据线、网线等)分类捆扎,标识清楚,避免缠绕;常用线材放在易取位置
-
电源设备:集中摆放,远离水源,有防护措施,确保用电安全;电源开关状态要有明确标识
todo: 补充规范图片。